计划管理

   1954年5月, 柳州市人民政府工业局成立,统管全市工业生产、基本建设和发展计划、

规划,除柳州冶炼厂由中央直接下达计划外,市内冶金厂矿均由市工业局编制生产、财务计

划。

   1958年,冶金行业由市第一工业局管理,逐步建立起计划工作的系统职能组织。企业根

据下达的各类计划来制订措施,实施计划,并建立统一的报表制度。这期间,市第一工业局

还协助并参加自治区规划柳州工业区,部署包括柳州钢铁厂在内的十大重点建设项目。1959

年市冶金工业局成立后,行使政府管理的“政企合一”体制,在计划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企业

主管部门和政府结合管理,即中央和自治区直属企业的产量、技术经济指标、财务计划由主

管部门下达,而招工、用电计划则由市人委审批,在保证完成统一计划的前提下,企业制定

季、月、旬生产计划,市冶金局和企业主管部门通过统计报表来检查或实地检查、考核计划

执行情况。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计划管理被打乱,生产、经营、基建处于无序管理

状态。

   1970年,中央的计划权力部分下放地方,实行“块块”计划管理,柳州锌品厂改为市属

企业。1972年10月,市重工业局恢复成立,统一编制包括冶金行业在内的中、长远规划和年

度计划,并对计划进行监督、检查、修订、总结。

   1978年以后,高度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开始转化,逐步实行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

结合的计划管理模式。

   1983年,国家实行“有偿投资”政策,基建、技改投资实行“拨改贷”后,柳州市冶金

行业的基建、技改工程计划更加谨慎严密,在执行计划时严格控制投资和工程质量,使计划

完成率逐年增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84年起,柳州市在制定冶金工业计划时,确保在完成指令性计划的同时实现指导性计

划目标。

   1987年起,市政府提出了以钢铁和有色冶炼及压延为主的冶金工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

明确在“七五”期间(1986-1990年)和90年代,根据长远目标,市政府制定“七五”、“八

五”计划并逐年实施,按计划要求,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柳州锌品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华

锡集团股份公司、市有色冶炼总厂等冶金企业,投入了较多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规

模。

 

   能源管理

   柳州市冶金系统能源供应渠道较多,油、煤需外购,焦炭、煤气有部分自行生产转换外,

部分依赖采购,电力经市政府“三电”办公室审批后由柳州供电局供应,个别企业建有自备

电站,发电应急。

   70年代未,柳州冶金行业能源附于生产部门进行简单粗放管理,无明确定额消耗计划,

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存在,余热未充分利用,能源浪费严重。

   此后,市重工业局配合市能源管理部门加强对冶金行业能源管理,冶金企业通过整顿,

普遍设置机动能源科、机械动力处(科)或能源管理办公室,按国家能源政策、方针、法令进

行能源管理,制订能源管理的规章制度,编制消耗定额、年度能源计划和中长期能源规划,

推广节能材料、节能技术和工艺、统计能源消耗和节能情况。冶金企业普遍推广节能先进技

术,改造能耗高的设备。柳州钢铁厂在3年内安装补偿装置16754千瓦,功率因素由0.76提高

到0.97; 柳州冶炼厂安装电器补偿器570千瓦,功率因素稳定在0.98;市综合冶炼厂安装补

偿器后,功率提高到0.91以上。据统计,柳州钢铁厂1979-1986年仅提高功率因素一项就省

电6100千瓦/时,价值457万元。

   柳州冶金企业在技术改造和扩建工程中注意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从筑炉材料、工艺、

炉型改造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工业炉窑能耗逐渐下降,1983年,柳州钢铁厂投资10万元改

造中板车间,油耗下降54.2%,节油2183吨,价值20.6万元。

   1985年,柳州冶金行业在完善经济责任制过程中,普遍实施能源定额管理,制订各种节

能奖励办法。 柳州冶炼厂将节电、节油、节煤全额的15%奖励给个人或集体。柳州钢铁厂则

按节能量划分不同等级进行奖励,对超定额消耗部分则加倍惩罚,促进了节能工作的开展。

   1986年, 柳州冶炼厂首先在粗炼反射炉安装GDFH高温喷流辐射散热器,煤耗下降15%。

此后,该厂万元产值能耗稳定在0.78-1.9吨标煤之间,在国内同行业中保持先进水平。

   1993年,市综合冶炼厂对粗炼反射炉扩建时加装了热风交换器,使生产单位煤由3.83吨

标煤/吨锡,下降到3.07吨标煤/吨锡,节省支出66万元。通过能源管理,全市电解全率能耗

也大幅下降。市龙城化工总厂在电锌生产中,增加喷洒装置,控制槽温,选择合理酸锌比,

提高净液效果等,使电流效率上升6%,仅1995年就节电328.44万千瓦/时。

 

   质量管理

   柳州冶金企业都设有检验科或技术监督科(站),对进厂原料和出厂产品进行化验分析

或物理检测,判定其质量优劣和等级程度。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规格品种的增多和对外出口贸易的拓展,市技术监督局、市

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柳州海关和商检部门对冶金企业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冶金产品进行定期

或不定期抽检,从而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冶金工业除对产品、原材料进行质量

检查外,逐渐把影响质量的工艺、设备、检测手段、标准、计量都纳入管理范围。

   1978年,市重工业局开始学习、宣传全面质量管理,并在80年代会同市经委技术科和市

质量管理协会,派人到冶炼厂、锌品厂等冶金企业传授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推动了创优质名

牌产品活动的开展。自1979年氧化锌、锡锭两个冶金产品获广西第一批优质名牌产品称号以

来, 至1995年,柳州市8家冶金企业累计有12种产品被评为部级(行业)优质产品,有25种

产品被评为自治区优质产品,9种冶金产品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

   随着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计量、标准化、检验等基础工作得到加强。1980年6月,柳

州钢铁厂成立统管全厂计量的计控所,该所固定资产超过百万元。1983年,柳钢被评为全国

计量先进单位,获工业计量一级企业称号。柳州锌品厂、柳州冶炼厂、市合金材料厂、市有

色冶炼总厂也于80年代先后获得工业计量二级企业合格证。

   通过1983年开始的企业整顿,冶金企业普遍建立了以厂长为首的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

设置质量管理机构,配置专职和兼职质量管理人员,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产品形成的全过

程实施管理,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使事后的质量检查变为事前的质量预防和控制。冶金企业

还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80年代,市机械冶金工业公司每年都举办QC成果发表会,冶金

企业都有优秀成果参加交流和评选。此外,柳州钢铁厂、柳州冶炼厂、柳州锌品厂、市有色

冶炼总厂每年都有一批QC小组被评为市、自治区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优秀小组。柳州

冶炼厂炼砷炉QC小组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QC小组,柳钢、柳州锌品厂也都有QC小组评为全

国优秀小组。

   1986年,柳州冶炼厂被列为全国首批推行质量管理的试点企业并获验收合格。柳州其他

大中型冶金企业也先后验收合格。凭着严格的管理,柳州冶炼厂1987年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

工业总公司质量管理奖,柳州冶炼厂1989年获得广西质量管理奖称号。

   柳州锡锭、锌锭、铅锭、锡铅焊料、锌合金、锡基轴承合金等多种冶金产品按国际先进

标准组织生产。柳州钢铁厂、柳州锌品厂等还参加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修改和制订工作。柳州

冶炼厂从1965年起就多次参加锡系列从原料到产品及其化学分析方法的国家标准的制订、修

订工作,1982年又起草了GB1825-79《锡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锑的测定)。其中锑的测定部

分获国家标准总局科技四等奖。1984年起草GB3260.9-82《锡化学分析方法》,其中锑的测

定部分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1989年制订GB8012-89《铸造锡铅焊料》,

获国家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奖; 1990年起草GB10574-89《锡铅焊料化学分析方法》铋的测

定部分。1982年,柳州钢铁厂参加制订GB223.23-84《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等标准。

柳州锌品厂被国家定为氧化锌标样定点生产企业。1985年,柳州锌品厂“芭蕉”牌氧化锌获

行业最高奖——国家产品质量金奖。

   1992年起,柳州市大、中型冶金企业开展宣传活动,贯彻ISO9000-GB/T19000《质量管

理和保证》系列标准,市有色冶炼总厂、柳州锌品股份有限公司均按国际惯例通过了质量认

证。

   冶金企业还贯彻质量否决权制度,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大、中型企业都有商检部门

考核授权的产品质量检验员,严把质量检验关,主要产品钢铁、锌、锡、锑、钢材、合金的

品级率、合格率逐年上升。

 

   安全管理

   1955年,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冶金行业由主管部门指导企业开

展安全工作。1958年,柳州钢铁厂设置安全科后,其他企业相继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定安

全生产规章制度,配置专职和兼职安全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安全管理工作受到冲击,安全伤亡事故增加。针对全市频繁发

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市劳动局从80年代起每年开展“安全月”活动,对职工进行安全宣传教

育,总结交流安全工作经验,布置安全任务,表彰优秀安全集体和先进安全工作者。冶金企

业在每年“安全月”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

的演讲,用墙报、黑板报、标语、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宣传。

   1984年,冶金企业根据国家和劳动安全主管机关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柳

州钢铁厂建有安全责任制34种;柳州冶炼厂重新制订安全管理制度15项,安全责任制和安全

规程32项,如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考核奖惩制度,安全事故分析制度,易燃

易爆危险品、剧毒品管理制度,防尘、防火检查管理制度,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技

术操作规程,安全管理细则等。并规定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

育,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从1985年起,冶金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对从事电工、锅炉工、焊接工、起重工和车

辆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进行培训,经市劳动部门和交通部门考核合格后始准其上岗。

   从1986年起,市劳动局、市公安局、市冶金办经常组织冶金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生产

事故或重大火灾现场分析会,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市冶金办还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对企业

进行安全检查。企业内部每月也开展安全检查,对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加以整改。

   1988年,市领导与各主管局签订安全生产指标承包合同,市冶金办公室根据合同在冶金

行业实行企业行政领导安全工作责任制,安全目标是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企业普遍建

立经理或厂长担任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在车间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推行安全标准化

班组建设,完善安全管理网络。

   针对冶金行业高温、多尘、噪音大、酸碱性大及有害危险品多的特点,企业加强了劳动

安全保护和职业病的防治。柳州市冶金企业按国家规定根据不同工种和标准给职工发放保健

费或供应保健餐, 其标准逐步提高:甲、乙、丙3种等级的保健费1963年分别为每月9元、7

元、4.5元,1989年分别提高到18-25元、13-20元、8-18元。进入90年代,各厂发放标准

提高幅度更大。此外,对患有矽肺病等职业病的职工除免费休息、疗养、医疗外,还给予生

活保障。企业每年还给职工发放防暑降温费或供应清凉饮料。

 

   劳动人事管理

   50年代起,职工统一由市劳动部门调配,主要来自本系统内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专

业学校(或培训班)培训毕业(或结业)学员、军队复员退伍及社会待安置人员。

   1958年, 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 国有冶金企业开始到农村招收职工。1961年后,贯彻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精简人员,压缩城镇人口,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多数回乡

务农。70年代中、后期,冶金企业根据市劳动部门下达的指标,招收城镇和上山下乡的高、

初中毕业生。新职工进厂必须经三级(厂、车间、班组)培训才能上岗。同期,冶金企业普

遍开展“应知”、“应会”考核,以此作为职工提级的重要依据。

   1980年,根据全国劳动就业会议精神,实行政府统筹规划指导下的劳动部门介绍就业、

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冶金企业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

办法,招收了一批待业青年。

   1983年起,冶金企业在贯彻《国营工业企业进行整顿的决定》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

人事管理的规章制度,健全各工种、岗位标准,根据劳动定员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劳动定

额,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劳动纪律检查,强化思想和职业教育培训,增加生产第一线的力量,

提高职工素质。电工、锅炉工、行车工、电焊工等从事危险作业的特殊工种人员,经过培训、

考试、考证,经市劳动局颁发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1985年,柳州钢铁厂等冶金企业经自治区劳动厅批准,开始使用农民轮换工,轮换期为

3年。

   1986年10月起,全市冶金企业对新招收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90年代各企业先后实行全

员合同制和岗位聘任制。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柳州市冶金企业待业沉积的富余人员随着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逐渐增加,部分职工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市冶金工业企业按人事制度改革思路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支持职工“双向选择”,进行合理有序的人员流动;发展集体经济,创办集体性

质的劳动服务公司、经营公司等经济实体,将服务性的社会工作从企业剥离,让其自我经营、

自负盈亏、成为独立核算单位;开展各种技术、业务岗位培训;创办新的产业。主要出路是

鼓励职工自愿组织自救,投入第三产业,积极参加社会保险,互助互济。

 

                  若干年份柳州市冶金行业职工人数表

                                                                单位:人

┏━━━┳━━━┳━━━┳━━━┳━━━┳━━┳━━━┳━━━┳━━━┳━━━┓

┃ 年份 ┃ 合计 ┃ 钢铁 ┃  锌  ┃  锡  ┃年份┃ 合计 ┃ 钢铁 ┃  锌  ┃  锡  ┃

┣━━━╋━━━╋━━━╋━━━╋━━━╋━━╋━━━╋━━━╋━━━╋━━━┫

┃ 1953 ┃ 366  ┃      ┃ 283  ┃  83  ┃1968┃ 6023 ┃ 4537 ┃ 1135 ┃ 351  ┃

┣━━━╋━━━╋━━━╋━━━╋━━━╋━━╋━━━╋━━━╋━━━╋━━━┫

┃ 1958 ┃ 7558 ┃ 6351 ┃ 671  ┃ 536  ┃1978┃18081 ┃15943 ┃ 1604 ┃ 534  ┃

┣━━━╋━━━╋━━━╋━━━╋━━━╋━━╋━━━╋━━━╋━━━╋━━━┫

┃ 1988 ┃21612 ┃17783 ┃ 2786 ┃ 1043 ┃1992┃25593 ┃18755 ┃ 5993 ┃ 845  ┃

┣━━━╋━━━╋━━━╋━━━╋━━━╋━━╋━━━╋━━━╋━━━╋━━━┫

┃ 1989 ┃22934 ┃17977 ┃ 3966 ┃ 991  ┃1993┃27517 ┃19633 ┃ 7008 ┃ 876  ┃

┣━━━╋━━━╋━━━╋━━━╋━━━╋━━╋━━━╋━━━╋━━━╋━━━┫

┃ 1990 ┃23946 ┃18254 ┃ 4649 ┃ 1043 ┃1994┃29694 ┃20752 ┃ 7613 ┃1329  ┃

┣━━━╋━━━╋━━━╋━━━╋━━━╋━━╋━━━╋━━━╋━━━╋━━━┫

┃ 1991 ┃23927 ┃18253 ┃ 4843 ┃ 831  ┃1995┃33130 ┃20508 ┃ 9107 ┃ 1395 ┃

┗━━━┻━━━┻━━━┻━━━┻━━━┻━━┻━━━┻━━━┻━━━┻━━━┛

   注:表中人数不含行业外有冶金产品的企业人数。1995年行业总人数含铝、锑等其它金属加工从业

人数2120人。

 

   柳州冶金工业职工队伍中, 生产工人占60%-70%,管理人员占6%-12%,技术人员占5%

-10%,服务后勤人员占5%-10%。

   由于企业建厂时间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职工队伍构成的差异也较大,柳州钢铁厂办有医

院、 学校,1984年企业整顿时职工总数为15013人,其中生产工人10127人,占67.4%;管理

人员1680人,占11.2%;服务人员2267人,占15.1%;工程技术人员530人,占3.53%;其他人

员409人,占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