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

   私营企业体制  明末清初时期,柳州已有烟丝业,主要以民间分散的自然经济状态存在,

用手工自制烟丝,以自用为主,也有少量产品以物易物作为交换,其规模很小,属家庭手工

业生产方式。20世纪30年代末期,柳州的卷烟业从烟丝业逐步转化扩大形成行业。40年代中

后期,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及设备卷烟业有较大幅度地发展。民国37年(1948年),卷

烟制造企业有37家。解放初期的1949年底至1954年,市政府统一对私营卷烟业进行工商登记。

并对困难企业及时给予帮助扶持。

   公私合营体制  1955年1月1日,柳州卷烟制造业首家企业实行公私合营。中共中央对民

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引导其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公私合营后,国家一方面给私

人资本按比例分红利发放定息,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对合营企业不断投资,既扩大国有资本又

扩大生产规模,为过渡到国营企业作准备。在实行公私合营时,柳州烟厂私有资产占总额48

%,国有资产占52%。1965年私有资本占资产总额的18%,国有资本上升到82%。公私合营卷烟

企业列入国家经济统一管理的范畴,在国家计划经济指导下,每年下达生产经营的计划指标,

企业按计划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按宏观调控,实行微观管理,完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国营企业体制  1966年起,柳州卷烟业转为地方国营。柳州卷烟制造已全部列为国家统

一发展规划之中,投资较大,发展很快。企业进入国营体制的29年里,国家共投入2.6亿元,

超过私营和合营体制时期投入资本的总和。

 

   管理

   解放前,卷烟制造都是私营小企业,以分散形式存在,没有统一管理体制和机构。20世

纪40年代末期,出现多人合伙投资创办卷烟企业,产生股东大会领导下的董事会负责制对企

业进行全面管理。

   解放后的1949-1963年,柳州卷烟制造业归地方政府管理。解放初期,1949年至1952年,

市政府扶持和恢复中孚、广全、中亚、新华烟厂的生产。1952年,又接管广西军区后勤部移

交的新新烟厂。1955年1月1日以新新烟厂和新华卷烟厂为主体,实现了公私合营,结束了柳

州卷烟业的分散小型生产的状态,使卷烟制造业扩大规模,高速发展。

   1963-1968年,国家对烟草工业实行统一管理,柳州卷烟制造业划归中国烟草工业总公

司贵阳分公司主管。公司主管计划和宏观调控,生产统计及人事仍由市政府管理,形成了中

央和地方双重管理体制。中央拨款投资,地方具体指导企业搞技改建设。其间虽受“文化大

革命”的干扰和影响,但柳州的烟草工业能维持企业的基本生产,到1968年底开始好转。

   1969-1984年,国家又暂停行使对烟草工业统一管理的体制,把柳州卷烟制造业划归地

方政府管理,市政府对税利大户卷烟制造企业更加重视,从1972年起,企业所有生产工序全

面实现机械化生产。过去切丝、卷烟工序的机械能力都比包装工序能力大,从1972年起,生

产能力开始平衡。1975-1979年,由中共柳州市委书记任总指挥长,卷烟厂厂长翟庸和市经

委生产科长任副总指挥长, 组织制造烟机大会战。动员轻重工业系统100多家企业支援,烟

厂抽出40多名技术骨干参加研制工作。 5年时间共研制切丝、卷烟、包装、条包、贮叶等各

种卷烟设备120多台(套) 。卷烟制造业的规模成倍加大,到1978年,卷烟年产量达20万大

箱,比1969年增长2.33倍。

   1985年以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向企业放权。1985年,柳州卷烟制造业划

归自治区烟草公司管理,生产统计仍归市政府管理,形成了地方政府双重管理企业的行政体

制。1985-1995年,管理上重点抓了技术进步、产品销售、开发烟叶基地三大管理工作,取

得明显成效。

   技术进步方面,从1985年开始,先后投入1.26亿元,引进80年代先进水平的美国狄更公

司的制丝生产线1条;引进14台(套)包括MKG-5莫林8、西德LO-GA机在内的卷接联合机组6

台(套),包括3000型、6000型在内的联合机组,同时建成配套的1.54万平方米的主体空调

车间。1995年,柳州卷烟厂以生产中高档甲、乙级过滤嘴卷烟为主,生产平装丙、丁级卷烟

为辅, 年产能力达40万大箱,年实际产量达29.67万大箱。中高档过滤嘴的甲、乙级卷烟以

高速增长,1984年过滤嘴卷烟占总产量20.63%,1985年占33.86%,1986年占43.61%,1987年

占62.53%,1989年占76.91%,1995年占90%以上。

   产品销售管理方面,企业转入市场之前,柳州卷烟制造业的产品销售,同全国一样在计

划经济指导下操作。工商分开,企业生产的产品,由商业部门销售,企业没有调拨权,只有

一些零售权。1985年,国家成立了烟草专卖局,卷烟产品生产与销售实行工商联为一体,共

同销售。柳州卷烟制造业走联营联销之路,拓宽了市场。在全国各省和大中城市以及自治区

内各县市都建立了联营联销点,由自治区烟草局统一做产品调拨和对全国各联营联销点的协

调工作。 1985年销售4300大箱,1989年销售13.5万大箱,5年时间,联营联销产品产量提高

30.4倍。

   开发烟叶基地方面,柳州卷烟制造业在历史上曾一度开发和培植过烟叶原料基地。1962

-1963年, 曾先后抽出200多名员工分赴武鸣、桂平、武宣、贵县等地,收购烟叶和指导农

民种植烟叶,取得较好成绩,并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80年代起,企业规模扩大,烟叶需求

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引起对烟叶种植的重视。工厂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得

出气候温和是产优质烟叶的重要条件之一的结论。经过协商,采取“厂县挂钩”的办法,开

发优质烟叶基地。多年来基地每年可供给优质烟叶3-4万担。同时,烟厂筹集资金建成了烟

叶复烤厂,对从各县收购回来的较低质烟叶进行复烤,提高了使用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