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5年(1936年) 8月,柳州首间商办化学工业工厂光明玻璃厂开工生产。28年,经

济部联中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在柳州开业,分设玻璃、肥皂、纸张、油墨等工厂。31年,有民

营巨华玻璃厂。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柳州的玻璃器皿业主要有合兴隆、光明、礼泉、联信4

家小手工作坊。36年,合并成立民营合兴隆玻璃器皿厂,厂址位于兴仁中街,产品有手工操

作用口吹制的煤油灯灯通、灯具和小药瓶。产品销往广西各县和周边省份及西南地区部分农

村。

   市政府于1955年7月对合兴隆玻璃器皿厂和宝康工业社进行改造, 将其合并成立公私合

营柳州市玻璃厂。 市政府拨款2万元扩充设备和维修厂房,新增一座炉子和其它手工具,当

时有固定资产8000元,有职工40余人。主要产品是灯通、灯具和小药瓶。1959年试制成功灯

泡, 次年正式投产。1962年4月,将该厂一分为二,设立市灯泡厂。1963年市玻璃厂在五里

卡的新厂址基建完工, 投入生产,新增广州54型手工机2台、半煤气池炉1座,年末产量260

吨。 1965年,市人委批准成立地方国营市玻璃厂。年末产量297吨,工业产值25.8万元,实

现税利2.8万元。 1970年开发800、807型灯头,1972年拨出一条生产线转产汽车钢化玻璃和

汽车倒车镜连杆。1975年该厂产量首次突破3000吨。1976年,市玻璃厂进行扩建,实施年产

4000吨玻璃扩建项目,对生产线进行机械化改造,新增C型供料机4台,制瓶工序实现半机械

化生产;新增辅助设备14台(套),实现输瓶机自动送瓶,取代人工送瓶;新建17平方米半煤

气炉2台, 提高工效1倍。项目投资300万元,扩建工程于1977年竣工投产。主导产品是大宗

日用玻璃和汽车钢化玻璃。 同年7月,该厂灯头车间拨归市灯泡厂。1979年产量达5278吨,

比1969年的532吨增长8.92倍。 80年代,市玻璃厂围绕四大产品结构,先后进行三次大规模

的技术改造。 1980年,该厂实施《年产4000吨日用玻璃技术改造项目》,企业自筹资金100

万元,新增A3240型供料机1台、QD4行列机1台、辅助设备12台(套) 、22平方米煤气炉1台,

采用QD4行列机生产, 同年12月竣工投产,主导产品是工厂的支柱产品罐头瓶,投产后工厂

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年末产量接近1万吨,工业产值480.3万元,实现利润56.14万元。同

年该厂美术工艺器皿获自治区科委新产品开发奖。1982年该厂根据全国啤酒迅猛发展的趋势,

实施年产6000吨日用玻璃技术改造项目,企业自筹资金65万元,新增A3240型供料机和QD6系

列制瓶机各1台、辅助设备13台(套) ,淘汰一部分老式20型制瓶机和C型供料机,形成1斤装

白酒瓶、 啤酒瓶和饮料瓶专用生产线。项目于1982年3月竣工投产,主导产品为工厂的支柱

产品酒瓶(啤酒、 白酒瓶)和饮料瓶,年末产量突破1万吨,企业跃入全国硅酸盐制品业大

中型企业行列。1985年产量突破2万吨,实现税利184.9万元,其中利润91.6万元。1986年,

640ML翠绿料啤酒瓶获自治区优质产品奖。1987年,该厂首次使用银行贷款,实施年产2万吨

日用玻璃技术改造项目,增添定型设备48台(套),主要设备有RB2台、D41-66Ⅱ3台、QD6A3

台和新式56平方米大型火焰池炉1座, 项目总投资1430万元,企业自筹98万元,工商银行贷

款1332万元。项目于1988年3月动工,1990年5月竣工投产。1992年该厂腐乳瓶投产,新线投

产后一直生产不正常, 持续2年之久,造成企业亏损。1993年5月,工厂实施年产1.5万吨日

用玻璃技术改造项目,增加定型设备42台(套) ,主要设备D41-66Ⅱ2台、QD6A2台、36平方

米高效节能炉1座。 项目于1993年9月竣工投产,总投资730万元,全部企业自筹,投产后年

单项产量1.6万吨, 工业产值1700万元,年末工业总产量3.45万吨,工业产值3305.3万元。

1994年企业自筹资金350万元,对38平方米窑炉和2条QD6自动制瓶生产线彻底改造,1994年5

月投产,单项产量1.65万吨,产值1800万元。以上两项技改基础完成投产后,工厂形成年产

5万吨日用玻璃、 产值5000万元的生产规模,成为广西日用玻璃行业规模最大的生产厂家之

一。产品销售地区为广西各地和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