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个体、民营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物资采购、供应、劳动用工、分

配等经营活动,皆由业主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需要自行组织安排。

   1954-1965年,对私营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国

营企业逐步增多,企业规模逐步相对扩大,企业管理工作相应得到重视和加强。国营企业都

设置计划、生产、技术、质检、供应、销售、财务、劳资、行政、政工和党委(支部)、工

会、共青团和妇委会等管理科室和党政组织。主要围绕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进行计划、组

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对职工进行教育、鼓励。按年、季、月组织安排生产,确保

按时、按量、按质完成生产任务。产品交由国家包销,原材料由国家计划供应、调拨,利润

上缴国家财政,建设投资由国家财政拨款。企业管理的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

   1966-1975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企业普遍出现“软、懒、散”现象,领导软弱、

怕负责任,放松管理,劳动纪律松弛,有章不循,无章可循。国有资产跑、冒、滴、流等现

象较为严重。

   1976-1985年,柳州市轻工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企业管理由生产型管理向

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

   1978年12月后,柳州市轻工企业普遍建立和实行了“职代会”制度、党委领导下的厂长

负责制和内部经济责任制。1984年,开展了全面企业整顿。各厂都成立了整顿小组,设置整

顿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制订整顿方案和实施办法。整顿和完善经济责任制,改进经营管

理,搞好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经济核算;整顿和加强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整顿

财经纪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整顿劳动组织,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有计划地进行全员培

训,克服人浮于事、工作散漫现象;整顿和建设好领导班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历时

一年整顿,大部分企业通过验收合格,个别不合格的企业,限时补课,一年后回头复查。通

过整顿,企业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软、懒、散”、思想工作薄弱、纪律松弛、浪费严重等

不良现象有明显改变。1986年,贯彻《全国企业管理纲要》,各厂都把企业整顿办公室转为

企业管理科或企业管理办公室,实施企业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职能。主管部门

组织和带领部分企业企管人员赴先进省、市参观学习。对照先进企业,寻找差距。从经济效

益、物资消耗、产品质量三项指标和基础工作上,制定措施和对策,开展达标升级活动,并

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成果,实行厂长方针目标管理,加强现场管理。至1990年,先后有搪瓷

厂、钟厂、缝纫机总厂、市造纸厂、印刷厂、糖果一厂、糖果二厂、啤酒总厂和机械刀片厂、

卷烟厂等10家企业升为自治区(省)级先进企业;牙膏厂和味精厂评为国家二级企业。

   1992年,国家停止企业升级活动,多数企业做到了企业管理机构不散,人员不走,工作

不松。转换机制,开展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把企业管理中心放在财务管理上,

财务管理的中心放在资金管理。 相应加强了营销管理、 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积极开展

“学邯钢、练内功、创三好”(好班子、好产品、好机制)活动。至1995年,已有两面针股

份公司、 糖果一厂、商标印刷厂、搪瓷厂和印刷厂5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区“三好企业”。有

糖果一厂、糖果二厂、两面针股份公司、柳江造纸厂、啤酒总厂、印刷厂、商标印刷厂、搪

瓷厂和卷烟厂9家企业已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