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的二轻工业由手工业发展而来。古代柳州的手工业以纺织、木器、陶器、酱料、

卷烟、制糖、香作、印刷等行业较具规模。清末到民国,手工业发展较快。民国26年 (1937

年)5月,柳州手工业产品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毛巾、纸牡丹花、绣屏获

银质大奖。其中各色桂花牌格布、炭炉、白玻璃杯获甲等奖;标语巾、快引鞭炮获乙等奖。

29年,柳州手工业共有24个行业、199户,累计有资本金212209银元。

   1950年7月,全市共有个体手工业户约900户,从业人员1700多人,分布在木器、竹编、

铁器、织布、车缝、革履、制革、圆琢、白铁、度量衡、糖果、酱料、香烛、五金修理、绳

缆、金银首饰、镜画、陶器等18个行业,其中除木器、纺织、车缝等行业部分工序使用机器

生产外,其余多以手工制作。由于资金缺乏和原材料紧张,不少业户处于停业半停业状态。

针对这样的情况, 市政府采取措施组织失业工人成立棉织、车缝、制革3个自救性质的生产

合作社。同时,市政府采用国营贸易公司委托加工订货的方式,对手工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

以此扶持手工业生产。

   1954年7月市手工业管理局成立后,加强了对手工行业合作化的组织管理。1955年9月,

开始筹建手工业生产联合社, 加强对供销业务的组织领导。1956年1月,全市手工业有生产

合作社111个,社员6729人,占从业人数的97.58%。1957年1月,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

成立。到1958年,全市手工业共有44家合作工厂、28个合作社全面实现了合作化。加入手工

行业组织的手工业者共有7849人,   私营手工业户已不存在。   当年全市手工业总产值达

1946.01万元,比1952年增长2.6倍;人均年产值达到2933元,比合作化前的1954年增长6.16

倍;公共积累58.2万元,比1956年增长40.57%。

   1958年,在手工行业中,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活动。当年增加产品

花色品种1034种, 其中属于新品种的有400多种,形成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的合作工厂有

22家。

   1958年9月,自治区手工业联社下达手工业过渡厂社改组归口的意见。1959年1月,市手

工业局被撤销,保留市手工业联社,全市手工业厂社全部按行业归口。过渡归口后,手工业

生产灵活经营的特点消失了, 市场需要的小商品停产,导致市场紧缺。当年6月,中共柳州

市委、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恢复手工业生产,一批原手工业厂社实行归队,迅速恢复小商品生

产,扩大了板鞋、草席、雨伞等市场急需的小商品生产,建立了联社综合门市部,实现产销

“一条龙”,部分缓解了市场小商品紧张的状况。1961年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城乡手工

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 》(即“手工业三十五条”),对手工业进行整顿。同年5

月, 恢复市手工业管理局。1962年底,全市手工业产品达到1161种,比1960年的771种增加

33.59%。当年手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387.13万元。恢复了铁锅、布鞋、菜刀、雨伞、草席、

板鞋、扇子、纽扣及小农具等产品的生产,对调节市场需求起了显著的作用。这一时期,全

市手工业系统有4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即全民所有、大集体所有(合作工厂)、小集体所有

(合作社)和私营手工业。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8年12月,市手工业局成立革命委员会,负责组织和指挥全市

手工业的工作。1969年,印刷行业新建了工农印刷厂(今市第三印刷厂,80年代划出二轻系

统)。1972年4月,改称市第二轻化工业局革命委员会。1974年9月,市革委街道工业局成立,

管理街道集体工业。在此期间,各企业注意对手工业生产进行技术改造,搞土法上马,专业

队伍和群众运动相结合,逐步实现手工生产变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1976年,全市手工业

的金属切削机床及锻压设备拥有量从1966年的180台跃升到604台。这一时期,全市手工业新

增塑料加工和造纸等产业,组建了塑料制品生产厂5家、服装厂3家以及美术陶瓷厂、第二造

纸厂、钟厂、第二仪表厂、阀门厂、农业机具厂、起重工具厂等一批企业。同年,二轻工业

总产值实现7301.26万元,比1965年的2077.28万元增长3.5倍。

   1977年后,二轻工业进入调整提高时期,各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同时,突出抓了

塑料制品业和服装业的设备更新,加强了技术和资金引进工作。先采用租赁补偿贸易方式,

然后逐步建立中外合资经营实体。资金大量使用外汇留成和贷款,在技术设备引进过程中则

逐步由以改造老产品为目的转向开发新的生产领域,由初期的单机引进转向生产线成套设备

的引进、更新。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外资,二轻工业开始生产塑料编织袋、塑料薄膜、

电缆料、塑料管材等新型塑料制品。服装行业则引进服装生产线,生产高档西服、中东袍及

皮手套等产品,并通过港澳出口到东南亚和欧美国际市场。同期还开发生产座钟、挂钟、自

行车、梁式起重机等产品。1979-1985年,二轻工业先后引进国外、境外技术项目23项,各

类生产线10条,设备613台(套),总投资4921万元,占用外汇额1128.96万元。引进的23个

项目中, 投在塑料行业的有16项、设备236台(套),占市二轻工业引进项目的69.6%,使

塑料行业机械化、 半机械化程度达到90%。在此期间,市街道工业局重点组织街道工业企业

以电风扇、雪条机、电冰箱的试制生产为先导,形成家用电器产业,并于1984年成立了家电

工业公司。1986年,柳州市进行机构改革,市街道工业局被撤消,所属企业并入市第二轻化

工业局。当年,市二轻工业总产值达到3.66亿元,比1979年9847.88万元增长3.7倍,实现利

润2546.81万元,比1979年509万元增长5倍多。

   1988年3月, 市第二轻化工业局再次被撤销,改设家电、塑料、五金机械、服装、工艺

美术5个工业公司归口管理。 1990年12月再次成立市二轻工业局,除原有的服装生产企业已

划到纺织系统外,家电、塑料、五金机械、仪表、工艺美术等行业的大部分企业仍归属二轻

局管理。原属市一轻局管理的市皮革集团公司划归市二轻局管理。此时的二轻工业有:双马、

都乐、 塑料、皮革4个集团公司和17个直属企业;拥有家电、塑料、机械制造、皮革、工艺

美术、陶瓷、衡器、仪表、制毯、针织服装、木器家具、文化用品、金属制品、五金制造14

个行业,生产47种主要产品。

   1990-1995年,二轻工业以科技兴企为主线,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出台了《关于调动

科技人员积极性,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若干规定》,实行“外引内联、横向联合”,加大技

改投入,着重开发家电、塑料、皮革、塑料机械等产品,并对其它产品的发展进行调整。这

期间,有44项技改项目列入计划,总投资额为1.49亿元。仅1992年,通过技术引进开发的塑

料机械新产品项目就有9项, 投资额达到3614万元。 1992年, 二轻工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

6.07亿元,销售收入4.88亿元,实现税利3320万元,其中利润1252万元。到1994年,全系统

建成投产的技改项目有28项。

   由于同类产品重复建设,国外设备引进过滥,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外地产品冲击等原因,

从1991年起,市二轻系统内的塑料制品、服装、皮革、家具、家电等行业逐步萎缩。

   1995年, 市二轻工业共有工业企业62家,其中国有企业5家、集体所有制企业48家、股

份制公司1家、中外合资企业8家。另有二层经营服务公司8个,幼儿园和职工中专各1所,代

管自治区属单位2家(所) 。全系统共有在职职工1.25万人,其中有专业技术职称1617人。

拥有固定资产4.3亿元,生产设备6793台(套),生产经营占地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建筑面

积70万平方米。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4765万元,  销售收入55000万元,  行业上缴税金

2049.45万元, 亏损158.36万元。当年技改投资计划为1719万元,完成1074万元,开发新产

品20项。全系统现有纸制品、机械制造、皮革、家具、工艺美术、陶瓷、塑料制品、金属制

品、家用电器、照明电器、衡器、制毯、针织服装、精细化工共14个行业,生产产品51种。

其中“双马”牌电风扇、“都乐”牌电冰箱、“都乐”牌冷柜、注塑机械、塑料编织袋等产

品的技术水平都处于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地位。其中“双马”牌电风扇、“都乐”牌卧式冷

柜为全国优质产品;皮革及皮手套批量出口外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