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

   1970年,市手工业局出于为加速塑料化工行业发展和全市塑料化工行业提供配套服务的

全盘考虑,决定兴建一个年产电石8000吨、烧碱1000吨、聚氯乙烯树脂3000吨的化工原料基

地——市电化厂。当年12月,市手工业局拨给30万元筹建经费,由市木器厂负责筹建工作。

1971年,市手工业局又增拨90万元,补充建厂资金。同时,由市规划管理部门在东郊桂柳公

路旁划拨土地40.4万平方米,作为市电化厂生产区用地。

   1972年12月, 市电化厂建成了一座1000千伏安的开放型1号电炉及辅助厂房。基建投资

为23.31万元。 1973年4月5日正式投产后,电石质量达到GB10665-89标准。1974年形成年产

2000吨电石的生产能力后,又动工建造一座年产6000吨电石的电石炉,功率为3000千伏安。

   1977年1月,新的二号电石炉建造完工试生产,市电化厂形成了以电石生产为主的格局。

1978年,该厂的电石生产量达到2430.9吨,成本为448.66元/吨。产品交由市二轻局供销经

理部运往天津市加工成聚氯乙烯树脂粉后, 又运回广西销售。1982年,向印尼出口电石200

吨。

   1984年,因该厂原2号电石炉耗电量过大,部分机械部件设计不合理,由该厂自筹资金8

万元,对2号电石炉进行改造,主要是降低耗电功率,减至1000千伏安,重新配置机械部件。

经过5个多月的技术改造,于当年8月18日两次投产,技改获得成功,取得了降低电耗、提高

产量的效果。同年,该厂为电石产品注册“星”牌商标。当年的电石生产量达3500吨,完成

工业总产值128万元,盈利5万元。

 

   溶解乙炔气体

   1984年,市电化厂投入资金开发了溶解乙炔气体新产品,即将生产的乙炔气灌装入钢瓶

后,再向用户出售。这一改进从根本上消除了小型乙炔气体发生器所固有的电石消耗量大、

产气率及利用率偏低、严重污染环境、易于发生爆炸危险的弊端。当时在国内,只有华东、

华北地区的部分厂家推行这一新工艺,填补了广西空白。

   同年12月, 市电化厂筹建溶解乙炔站。1985年6月,溶解乙炔气站开工建造。同时选送

工人到国家航天部江苏省常州飞机制造厂溶解乙炔气站进行技术培训,并购置设备。1986年

3月, 该厂溶解乙炔气站建成一次试产成功,生产出的乙炔气符合国家化学工业部HG2-206-

65工业用乙炔气技术质量标准。

   1991年,市电化厂投入32万元,购入硫酸净化和气控全自动分子筛无热再干燥设备,采

用新技术、新工艺,将溶解乙炔气体中的硫化氢(H2S)和磷化氢(PH3)的含量分别由H2S≤0.1;

PH3≤0.06(按体积)降低到硝酸银试纸不变色或是仅显淡黄色(相当于PH3的含量在60PPm以下),

以降低杂质和含水率,提高了溶解乙炔气产品的纯度。同时,也将执行的溶解乙炔气产品技

术质量标准,由HG2-206-65部颁标准提高到GB6819-86国家标准(等效于国际标准)。1992年8

月,该厂的硫酸净化和分子筛无热再干燥设备安装完毕,一次试产成功。1992年10月将气体

送至市技术监督局检测,并获得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书。这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运用,

经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科学成果检索查新报告》确认,属于广西首创。于1993年获得

市经委核发《科学技术成果视同鉴定证书》,并获得嘉奖。

   1995年,市电化厂生产了电石6364.9吨,销往广西、广东等地区 (分别占有市场份额为

56.4%和43.6%) ;溶解乙炔气体341.9吨,销往广西柳州和南宁两地区(分别占有市场份额为

85.76%和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