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及规模

   手工染纱、染布,在民间生产已年代久远。在宋代,柳州壮、瑶族先民已学会使用矿物、

植物作染料,染纱织锦、染布制作民族服饰。清宣统二年(1910年),柳州出现了专业染坊,

以一缸二棒为主要染色工具。 而作为商业性的洗染业, 还是在民国期间出现。  民国14年

(1925年),柳州有洗染铺。24年,安徽商人在柳州开设染布店,每月可染布30匹;同年,在

弯塘路有商办“三友染布厂”,时有员工7人(30年增加至18人) 。26年,由广东经梧州迁入

洗染厂1家, 备有手摇机1台,染出的青、蓝、黑色布颜色匀净。到29年发展到3户,手摇染

色机6台,员工24人,总资本1300元(国币),月可染色布450匹,厂址分设在东门、西门、

弯塘路一带。至36年,柳州已有三友染布厂、上海洗染厂、星洲洗染厂、京沪洗染厂、鸿丰

染布厂和美利坚、启发等7家洗染厂,总资本110万元(国币) ,分布在弯塘路、河南路(今驾

鹤路)、谷埠街、鱼峰路一带。

   解放初建立市商业局印染厂,职工16人,专门为商业部门染布,规模不大,手工操作,

有染布铁锅3台、 洗布池2个、蒸气池2个。1953年成立市染织厂,有色织布产品,具有染纱

工序。1959年市商业局印染厂并入市染织厂。同年,市染织厂年产色布由1958年的86万米提

高到135万米。 1960年后,市染织厂购置了一批染色机器,生产水平得到提高,品种由16×

16尺粗布、18×18尺平布、21×21尺纱卡等品种增加到12个品种,改变了只能染本光士林毛

蓝、硫化蓝、硫化黑等少数几个颜色的格局。1958-1964年,市染织厂共生产色布1051万米。

   1965年12月12日,市人委将市染织厂的漂染车间分出,在水南路原市火柴厂址新建市印

染厂。建厂初期,只有8台卷染机,1台12烘筒铁制烘布机,1台1.6吨/时锅炉,1台码布机。

1966年只有450万米的生产能力。 此后几年里,相继建成烧毛、退浆、氧漂、丝光前处理平

幅生产线和烧毛、退浆、煮炼、开幅、丝光绳状生产线。1969年,该厂自制士林轧染机、硫

化轧染机和1500万米轧染生产线投入生产,改变了坯布的炼漂过程全依赖卷染机生产的状况,

提高了效率, 当年印染布产量达1302.36万米。1970-1971年,该厂利用天津市二印厂更新

设备时淘汰下来的六套色旧印花机头(30年代日本设备),自行设计改造印花生产线,生产能

力为25万米,结束了广西无机器印花的历史。此后,该厂为发展化纤产品,增加花色品种,

先后增加化纤染色线2台、 辊筒印花机6台, 生产能力得到迅速提高。1979年印染布产量由

1966年的428万米提高到4267.93万米。

   1979年6月,市氮肥厂转产,更名为市第二染织厂,作为市印染厂的坯布生产基地(1985

年该厂又与市印染厂分离独立),时有织布机913台。同年,市印染厂建成广西第一条涤棉染

色生产线,从此炼漂、染色采用连续化生产,结束了间歇式生产的状况。次年,印染线发展

到4条,生产能力达7000万米,实际年产量6389.03万米,实现工业总产值17405.39万元。此

后,该厂又相继引进奥地利、西德等国的印花、丝光及树脂整理设备,生产得到快速提高,

1983年印染布产量达8836.84万米,创印染布产量最高纪录。

   1986年3月15日市华侨纺纱厂建立配套棉纺锭2万纱锭,布机300台。同年4月,市第二染

织厂与市华侨纺纱厂合并,成立广西第一家纺纱、织布、印染“一条龙”生产的联合企业-

-柳州市纺织印染总厂,并增加了涤粘中长染色线。到1987年,柳州市印染业已具有11条印

染线,年产印染布8448.44万米。

   1987年12月29日,由市第二棉纺织厂和市印染厂组成松散型经济实体柳州市华隆纺织印

染公司(后组成紧密型公司,并新增市染织厂、市第三针织厂加入)。但因属“拉郎配”,不

久则自行解体。

   1988年9月9日,市印染厂兼并市丝绸厂,对外仍保留柳州市丝绸厂牌子,对内作为市印

染厂的一个分厂。1988-1990年,市印染厂申报国家纺织工业部专项,投资1867万元进行漂

白线及危房改造,增置了一批宽幅漂染设备。但由于选用设备,举行开工剪彩仪式后一直停

用闲置,无法正常发挥经济效益,使企业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1991年后,因生产能力增长过快,坯布供应严重不足,加之企业生产资金短缺,无力偿

还到期贷款,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整个印染业开始效益大滑坡,逐年亏损。1991

年亏损额达2033.69万元。

   至1995年底,印染行业主要有市印染厂和市纺织印染总厂两家企业,共有11条印染生产

线,固定资产原值2.2亿元,年生产能力1.61亿米,产值达31498万元,约占纺织行业总产值

的1/4; 有技术人员38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0名,工程师63名,助理工程师126名,占行业

职工总数4010人的9.5%。另全市还有规模较大的集体、个体印染厂6家、印花厂2家,分布于

柳东和柳南一带。这些印染厂主要为集体、个体针织企业加工染色,主要设备为常温常压绳

状染色机和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


   设备

   清宣统年间,柳州染布以一缸二棒为主要染色工具。民国时期,使用手摇染机。解放初

期,随着国营染织厂的建立,开始使用卷染机染布,手工染布作坊逐渐被淘汰。1965年市印

染厂成立时,有卷染机8台、12烘筒铁制烘布机1台、1.6吨/时锅炉1台、码布机1台。1979年,

市印染厂建成广西第一条涤棉染色生产线。80年代初期,随着化学纤维生产的发展以及化学

纤维织物的大量需求,柳州市印染业大力提高化学纤维印染能力。1981年,市印染厂又扩建

第二条涤棉生产线。此后,印染企业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印染设备,进一步提高了棉、混纺

及纯化纤印染布的生产能力。 至1995年,柳州市印染业共有印染设备164台(套),其中属

更新或淘汰的设备20台(套),占12.19%,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引进设备26台(套),

占15.85%。大部分设备适应大批量、连续化生产,而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等市场需

要的设备如染缸、溢流染色机共有9台,占染色生产能力的11.11%;圆网印花机4台,占印花

生产能力的39.02%。


   产品

   20世纪50-60年代,柳州印染业的产品主要是窄幅梭织印染布。70年代增加了混纺布,

如维棉、涤棉、印花布。80年代后又增加针织、梭织交织布、纯化纤布、仿丝绸等产品。到

1995年,该行业产品品种已达8个系列、150多个品种、1000多个花色,具有纯棉布系列和涤

棉、纯化纤布系列的染色印花能力,其中纯棉产品具有士林、硫化、染色漂白印花的加工能

力,各类染色印花品种有卡其、平布、细布、府绸、哔叽等44类。涤棉化纤布染色印花能力

已达杂色、仿毛产品、中长产品、漂白、印花等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该行业工艺技术水平

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主要以大批量生产的中、低档产品为主,高档产品较少。纯棉

产品大多是21S中平布和哔叽产品、 府绸、绒类、贡缎织物较少。混纺产品有33S×33S维棉

花布、42S、45S涤卡、绒类、涤纱卡、涤粘和涤细,但未形成系列。产品规格有36″、44″、

58″等3种。产品品种有巴离纱、酸碱量仿丝绸和少量的发泡印花布,T/R闪色平纹呢、水洗

布、绉布等。

   柳州市印染业在工艺技术水平上也有不少进步, 如印花一改传统的长流程工艺,90%以

上采用涂料印花,由于工艺简捷,降低了能耗和劳动力。


   销售

   柳州市印染行业在营销方面, 是最早由单纯“生产型” 转为“生产经营型”的行业。

1981年前,柳州的印染布全部由柳州中百站统购包销。之后,企业产品以自销为主。销售产

品以展销、订货会为主要形式,兼搞一些联营、代销、赊销、让利销、定向返销、铺底销等

形式销售。产品主要销往自治区内和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并出口香港、东南亚、

美国、中东、斯里兰卡、毛里求斯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面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