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柳州的制药业长期以前店后场的形式存在着。清末民初,药房兴起,铺面较大

的药房,大堂有中医师坐堂出诊,前店出售自制丸、散、膏、丹,后场加工制作。清光绪三

十四年(1908年)府前街首先出现万安堂、永生堂和时和堂3户,以经营国药业为主;其后,

在沙街出现仁和堂,苏杭街出现大同春药房、永和堂和应昌堂;接着,东门外有天和堂,谷

埠街有万福堂,太平中街有广济堂。当时这些业主及药工绝大多数来自广东。柳州较早从事

中西成药业的为大同春药房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开业,专营国内各药厂粗制丸、散、膏、

丹中成药和从广州进货的走私西药品,如注射剂、鱼肝油、维他命、调剂用药料及其它西成

药。

   柳州的近代化学工业始办于民国时期。民国16年(1927年)12月,广西酒精厂移至柳州鸡

喇村兴建,后因“蒋桂战争”的影响,到民国21年11月才正式开工,生产“太极”牌酒精。

28年,经济部中国植物油料厂在水南村设立柳州厂,原规划建一家规模较大的榨油厂,附设

炼油设备。同年11月, 日军首次入侵广西,桂南会战后,邕宁陷敌,规划被搁置,转而从事

贸易,收购桐油经香港提炼后,出口美国。30年夏,为解决广西土地缺磷贫瘠问题,广西省

政府和国民政府农林部在鸡喇广西酒精厂内合办蒸制骨粉厂,生产蒸制骨粉肥(含氮4.15%、

磷22.74%),副产品有骨油、滑机油及黑色鞋膏。民国30年2月至31年6月,亚洲枧厂、利成

枧厂、中国美的化学工业社和大公枧厂等专业肥皂厂成立。31年,柳州利华蒸汽机补胎制品

专业化生产开始。32年1月1日,中国植物油料厂柳州厂与捷利公司合办中美油漆厂, 设备由

捷和钢铁厂设计制造,原料由植物油料厂提供,产品有“三轮”牌快燥漆、经济调和漆、透

明光漆、防锈漆、调漆水等,供应机场、铁路及各大工厂使用。香港沦陷后,桐油出口受阻,

中国植物油料厂柳州厂在柳州水南村建立小炼油厂和肥皂厂,32年3月投产,产品有“狮轮”

牌精炼燃油、火油、酒精、刹车油、松节油、香料油、调水油、卫生食油、建国肥皂等。根

据中国工程师学会柳州分会于民国32年9月的调查统计, 柳州当时有工厂66户,其中属化学

工业的15户,占22.73%;该分会当时有工程师80名,其中化学工程师7名,占8.75%。

   民国33年(1944年),日军南侵,中国植物油料厂、中美油漆厂撤离。蒸制骨粉厂迁往象

县。11月10日日军侵占柳州后,酒精厂等企业遭受破坏。柳州光复后,省政府因经济拮据,

广西企业公司酒精厂等一批企业无力修复。只有蒸制骨粉厂则由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西分

署援助960万元,并预付货款6000万元修复。34年10月,柳州肥皂业最大的私人企业天成枧厂

成立, 两年后资本额扩大至400万元。制药业也得到较快发展。34-38年,有国药业68户,

资本总额3110.5万元;新药业53户,资本总额7172万元;中药业6户,资本总额162万元;药

材业5户,资本总额319万元;熟药业2户,资本总额25万元;西药业3户,资本总额160万元。

   民国38年(1949年) 2月,蒸制骨粉厂改由广西肥料公司与农林部合办,并改名柳州骨

粉厂。 7月,电请广西企业公司批准,与广西企业公司窑埠机械厂互换场地,迁至窑埠。解

放后的1949年12月12日,柳州骨粉厂、广西企业公司酒精厂和中国植物油料厂柳州厂的剩余

财产由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1950年,市人民政府工商局进行各工商行业登记工作。1952年,据市工商局、税务局、

总工会对私营工业调查统计, 全市有化学工业企业14户、肥皂工业企业14户,职工222人。

1952年至1953年3月,市政府对私营工业的化工、酒精等产品实行加工、定货、包销的作法,

1956年成立手工业油漆社,生产清漆、钙脂、脂胶酚醛类民用漆。1958年建立市橡胶合作社。

   1958年,确定建设工业10个重点项目时,成立柳州化工厂、柳州第二化工厂及市造漆厂。

1961年,因物资、资金困难,柳州化工厂停办。同期,市制药厂、市综合制药厂、市红旗药

厂先后成立,从事西药生产。1959年,市制药厂与综合制药厂合并。同年,市政府在各“补

胎行”单干户组成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市橡胶厂。

   60年代,柳州市对化工、制药行业进行调整。1962年7月,市红旗药厂并入市制药厂。

1963年,市造漆厂开始试制各式醇酸磁漆。同年,市造漆厂成为国家定点生产涂料(油漆)

企业,开始生产醇酸树脂漆、氨基树脂漆、硝基纤维漆、沥青树脂漆用辅助材料,结束了以

往柳州工业用漆单纯靠向外地购买的历史。1965年,市橡胶厂加入化工部橡胶工业总公司广

西橡胶总厂,专门生产橡胶管带制品。同期,市制药厂生产的产品有红汞药水、碘酊、止咳

糖浆、十一烯酸、酊水、糖浆、软膏、糖粉、片剂等18个品种。

   1966年,市橡胶厂管带生产线建成投产;市东风化工厂成立,开始生产电石、工业氧;

市跃进化工厂成立并开始生产氧化铁系列颜料产品。广西磷酸盐化工厂也开始生产磷酸盐产

品。 1967年,柳州化肥厂在原柳州化工厂原址兴建,开始生产氮肥。1970年生产合成氨1.8

万吨、硝酸铵3.5万吨。

   1970-1971年,市东风化工厂开始生产盐酸、烧碱、聚氯乙烯。1971年,市中药厂成立,

市中医院和中医联合诊所也相继成立制剂室,在坚持传统炮制方法上进行剂型改革,开始生

产片剂、针剂、冲剂等药品。1976年,市化工设备厂成立,主要产品为一些小型搪瓷玻璃设

备及钢制压力容器,供小型化工、制药、食品企业使用。

   80年代后,柳州市化工制药行业适应需要,生产规模扩大,品种增多,生产技术水平、

产品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化肥生产能力、产量居广西之首。其中合成氨生产能力至1995年已

达15万吨。化肥品种有氮肥、磷肥、复混肥3大类。氮肥产品主要有“大力”牌尿素、硝铵、

碳铵,由广西最大的化肥厂柳州化肥厂生产。“三柳”牌普钙等磷肥由广西磷酸盐化工厂生

产,除满足柳州地区农业生产需要外,还销往广西区内其它地区。复混肥、复合肥主要生产

企业有柳州化肥厂劳动服务公司、市天海复合肥厂、柳江蓝天复合肥厂等。

   磷酸盐以广西磷酸盐化工厂为主体,80年代后对饲料级磷酸氢钙(简称饲钙)等25种产

品作了研究开发工作,已经开发应用的新产品有17种,研制成功作为技术储备的新产品有6

种。在这些新开发的产品中,达到国际技术标准有磷酸三钠,达到国内技术标准的有重钙、

工业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钾。

   火工产品由于主要原料硝铵供应充足、便利,销售环境较好,80年代以来生产稳步增长。

产品有粉状铵梯炸药、 乳化炸药、工业雷管、工业导火索、乳化剂等5种,雷管、乳化剂、

乳化炸药远销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至1995年, 其生产企业柳州第二化工厂成为全国最大的

500家化工企业之一,也是广西最大的火工产品生产企业。

   市东风化工厂先后开发出溶解乙炔等产品, 采用国标率达100%,其中溶解乙炔、AC发

泡剂及医用氧等新产品分别填补了广西空白。

   市中药厂拥有较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成为广西生产中药的重点中型企业,至1995年

能生产冲剂、 片剂、丸剂、药酒、糖浆、膏剂等113种产品。市制药厂产品则有糖浆剂、冲

剂、胶囊剂、片剂、软膏剂、原料药等6大类剂型等共175个品种。

   1995年,印度尼西亚Sorini公司新加坡(远东)有限公司在柳州投资建成利达(柳州)化

工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山梨醇LTS、山梨醇TS7,并通过日本、美国两大专业公司的产品验证。

   同时期,化工机械产品生产也有一定发展。

   1995年,柳州市化工制药行业有工业企业10家, 其中大型企业3家、中型企业5家、小型

企业2家。 共有职工12323人,其中化工企业11222人、制药企业1101人。有生产设备6241台

(套),固定资产净值4.26亿元。主要有尿素、硝铵、火工品、烧碱、橡胶管带、磷酸盐、

油漆、 氧化铁系列颜料、 中西成药等产品。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下同)

8.57亿元。其中化工企业完成7.85亿元、制药企业完成0.72亿元。完成销售收入9.62亿元,

其中化工企业完成8.96亿元、制药企业完成0.6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05亿元,其中化工

企业完成3.89亿元、制药企业完成0.16亿元。实现税利7235万元,其中化工企业完成6654万

元、 制药企业完成581万元。实现利润1655万元,其中化工企业完成1611万元、制药企业完

成44万元。同年,全行业进行技术开发项目20项,完成投资702万元;进行技术改造7项,完成投

资2750万元。产品质量计划完成率达到98%;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6.7%;产品质量等级

品率达到102.2%。

 

            1952-1995年柳州市化学工业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情况表

┏━━┳━━━━┳━━━━┳━━━┳━━━━┳━━━━┳━━┳━━━┳━━━━┓

┃    ┃  产值  ┃全员劳动┃      ┃  产值  ┃全员劳动┃年份┃ 产值 ┃全员劳动┃

┃年份┃        ┃ 生产率 ┃ 年份 ┃        ┃ 生产率 ┃    ┃      ┃ 生产率 ┃

┃    ┃ (万元) ┃(元/人) ┃      ┃ (万元) ┃(元/人) ┃    ┃(万元)┃(元/人) ┃

┣━━╋━━━━╋━━━━╋━━━╋━━━━╋━━━━╋━━╋━━━╋━━━━┫

┃1952┃  114   ┃  882   ┃ 1958 ┃  512   ┃  3860  ┃1964┃ 1153 ┃  8494  ┃

┣━━╋━━━━╋━━━━╋━━━╋━━━━╋━━━━╋━━╋━━━╋━━━━┫

┃1953┃  120   ┃  1034  ┃ 1959 ┃  834   ┃ 32700  ┃1965┃ 1288 ┃  9542  ┃

┣━━╋━━━━╋━━━━╋━━━╋━━━━╋━━━━╋━━╋━━━╋━━━━┫

┃1954┃  329   ┃  1250  ┃ 1960 ┃  1425  ┃  8248  ┃1966┃ 1941 ┃ 14621  ┃

┣━━╋━━━━╋━━━━╋━━━╋━━━━╋━━━━╋━━╋━━━╋━━━━┫

┃1955┃  262   ┃  1875  ┃ 1961 ┃  776   ┃  3630  ┃1967┃ 1863 ┃  1827  ┃

┣━━╋━━━━╋━━━━╋━━━╋━━━━╋━━━━╋━━╋━━━╋━━━━┫

┃1956┃  414   ┃  1401  ┃ 1962 ┃  664   ┃  3924  ┃1968┃ 527  ┃  3199  ┃

┣━━╋━━━━╋━━━━╋━━━╋━━━━╋━━━━╋━━╋━━━╋━━━━┫

┃1957┃  384   ┃  3364  ┃ 1963 ┃  837   ┃  6691  ┃1969┃ 3972 ┃ 14478  ┃

┗━━┻━━━━┻━━━━┻━━━┻━━━━┻━━━━┻━━┻━━━┻━━━━┛

续表

┏━━┳━━━━┳━━━━┳━━━┳━━━━┳━━━━┳━━┳━━━┳━━━━┓

┃    ┃  产值  ┃全员劳动┃      ┃  产值  ┃全员劳动┃年份┃ 产值 ┃全员劳动┃

┃年份┃        ┃ 生产率 ┃ 年份 ┃        ┃ 生产率 ┃    ┃      ┃ 生产率 ┃

┃    ┃ (万元) ┃(元/人) ┃      ┃ (万元) ┃(元/人) ┃    ┃(万元)┃(元/人) ┃

┣━━╋━━━━╋━━━━╋━━━╋━━━━╋━━━━╋━━╋━━━╋━━━━┫

┃1970┃  4945  ┃ 17405  ┃ 1979 ┃ 14174  ┃ 18713  ┃1988┃18410 ┃ 18734  ┃

┣━━╋━━━━╋━━━━╋━━━╋━━━━╋━━━━╋━━╋━━━╋━━━━┫

┃1971┃  4305  ┃ 12767  ┃ 1980 ┃ 15890  ┃ 17211  ┃1989┃18081 ┃ 19346  ┃

┣━━╋━━━━╋━━━━╋━━━╋━━━━╋━━━━╋━━╋━━━╋━━━━┫

┃1972┃  5877  ┃  1231  ┃ 1981 ┃ 15857  ┃ 23161  ┃1990┃ 431  ┃ 21864  ┃

┣━━╋━━━━╋━━━━╋━━━╋━━━━╋━━━━╋━━╋━━━╋━━━━┫

┃1973┃  6675  ┃ 14151  ┃ 1982 ┃ 17838  ┃ 22066  ┃1991┃61902 ┃ 49969  ┃

┣━━╋━━━━╋━━━━╋━━━╋━━━━╋━━━━╋━━╋━━━╋━━━━┫

┃1974┃  7076  ┃ 14217  ┃ 1983 ┃ 20201  ┃ 25126  ┃1992┃75239 ┃ 42759  ┃

┣━━╋━━━━╋━━━━╋━━━╋━━━━╋━━━━╋━━╋━━━╋━━━━┫

┃1975┃  7903  ┃ 17016  ┃ 1984 ┃ 23780  ┃ 20881  ┃1993┃56643 ┃ 50817  ┃

┣━━╋━━━━╋━━━━╋━━━╋━━━━╋━━━━╋━━╋━━━╋━━━━┫

┃1976┃  7669  ┃ 13484  ┃ 1985 ┃ 13668  ┃ 18279  ┃1994┃66923 ┃ 18583  ┃

┣━━╋━━━━╋━━━━╋━━━╋━━━━╋━━━━╋━━╋━━━╋━━━━┫

┃1977┃ 10314  ┃ 15361  ┃ 1986 ┃ 14774  ┃ 19455  ┃1995┃78522 ┃ 34662  ┃

┣━━╋━━━━╋━━━━╋━━━╋━━━━╋━━━━╋━━╋━━━╋━━━━┫

┃1978┃ 12649  ┃ 17288  ┃ 1987 ┃ 16638  ┃ 20416  ┃    ┃      ┃        ┃

┗━━┻━━━━┻━━━━┻━━━┻━━━━┻━━━━┻━━┻━━━┻━━━━┛

   注: 1952-1956年按1952年价计算;1957-1969年按1957年价计算;1970-1980年按1970

年价计算;1981-1989年按1980年价计算;1990-1995年按1990年价计算。从1994年起,全员

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人数计算。

 

                              1992-1995年柳州市化工制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

┃    ┃ 企 ┃ 企业类 ┃职工数┃  主要  ┃ 设备完 ┃固定资┃ 产值 ┃ 销售 ┃ 实现 ┃ 利润 ┃  完成技改  ┃万元产值┃

┃    ┃ 业 ┃        ┃      ┃  设备  ┃ 好  率 ┃产净值┃      ┃ 收入 ┃ 利税 ┃      ┣━━┳━━━┫        ┃

┃年份┃ 数 ┃        ┃      ┃        ┃        ┃      ┃      ┃      ┃      ┃      ┃项数┃投资额┃综合能耗┃

┃    ┃(个)┃ 型划分 ┃(万人)┃(台、套)┃  (%)  ┃(亿元)┃(亿元)┃(亿元)┃(万元)┃(万元)┃    ┃(万元)┃(T标煤) ┃

┣━━╋━━╋━━━━╋━━━╋━━━━╋━━━━╋━━━╋━━━╋━━━╋━━━╋━━━╋━━╋━━━╋━━━━┫

┃    ┃    ┃大型2家 ┃      ┃        ┃        ┃      ┃      ┃      ┃      ┃      ┃    ┃      ┃        ┃

┃1992┃ 11 ┃中型6家 ┃ 1.25 ┃  5671  ┃  97.3  ┃ 3.46 ┃ 5.55 ┃ 5.13 ┃ 7025 ┃ 5355 ┃ 18 ┃ 4528 ┃  7.46  ┃

┃    ┃    ┃小型3家 ┃      ┃        ┃        ┃      ┃      ┃      ┃      ┃      ┃    ┃      ┃        ┃

┣━━╋━━╋━━━━╋━━━╋━━━━╋━━━━╋━━━╋━━━╋━━━╋━━━╋━━━╋━━╋━━━╋━━━━┫

┃    ┃    ┃大型2家 ┃      ┃        ┃        ┃      ┃      ┃      ┃      ┃      ┃    ┃      ┃        ┃

┃1993┃ 11 ┃中型6家 ┃ 1.22 ┃  6015  ┃  97.8  ┃ 3.50 ┃ 6.44 ┃ 6.98 ┃ 4591 ┃-1794 ┃ 15 ┃  43  ┃  7.08  ┃

┃    ┃    ┃小型3家 ┃      ┃        ┃        ┃      ┃      ┃      ┃      ┃      ┃    ┃      ┃        ┃

┣━━╋━━╋━━━━╋━━━╋━━━━╋━━━━╋━━━╋━━━╋━━━╋━━━╋━━━╋━━╋━━━╋━━━━┫

┃    ┃    ┃大型2家 ┃      ┃        ┃        ┃      ┃      ┃      ┃      ┃      ┃    ┃      ┃        ┃

┃1994┃ 11 ┃中型6家 ┃ 1.21 ┃  6132  ┃  97.6  ┃ 3.44 ┃ 7.37 ┃ 8.28 ┃ 4948 ┃  79  ┃ 11 ┃ 3417 ┃  5.97  ┃

┃    ┃    ┃小型3家 ┃      ┃        ┃        ┃      ┃      ┃      ┃      ┃      ┃    ┃      ┃        ┃

┣━━╋━━╋━━━━╋━━━╋━━━━╋━━━━╋━━━╋━━━╋━━━╋━━━╋━━━╋━━╋━━━╋━━━━┫

┃    ┃    ┃大型3家 ┃      ┃        ┃        ┃      ┃      ┃      ┃      ┃      ┃    ┃      ┃        ┃

┃1995┃ 10 ┃中型5家 ┃ 1.23 ┃  6241  ┃  98.0  ┃ 4.26 ┃ 8.57 ┃ 9.62 ┃ 7235 ┃ 1655 ┃ 7  ┃ 2750 ┃  6.64  ┃

┃    ┃    ┃小型2家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