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历程

   1958年, 在柳州新电厂3×1.2万千瓦发电机组筹建阶段,于8月15日将一台1000千瓦旧

发电机组修复后并网发电。11月初,又租用列车电业局第22列车电站的汽轮发电机组,容量

为2000千瓦。当时柳江南北电网是通过架设在灯台山至东台路跨江架空线、车渡码头至长寿

码头过江水下电缆送电的。由于当时的发供电形势紧张,需要协调电力供需矛盾,平衡发供

电问题,1958年11月,柳州电厂供电所组建了调度组,负责电力调度。调度对象是新老电厂

的值长、电气值班员和线路值班人员。电力负荷平衡除在两电厂间调整外,主要靠线路值班

人员停、送一些配电变压器。线路值班有两组,分别设在鱼峰路营业处和培新路营业处。

   1959年11月, 新老电厂35千伏联络线架设完工,在老电厂端安装了1台35/6-3200KVA升

压变压器, 为新电厂起动试机提供电源。 12月底,新电厂1号1.2万千瓦机组竣工试投产。

1960年11月,2号1.2万千瓦机组投产。新电厂至河西变电站、高岩、满拦扬水站、露塘扬水

站、水泥厂、河北变电站及柳州钢铁厂开关站等一批35千伏线路亦相继建成。由于新电厂的

投产,1960年全网年供电量达5027.5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0.3%。

   1961年, 电厂供电所内设调度组,专门负责电力调度。7月,供电所制定了《调度组工

作职责范围》。

   1964年, 柳州电厂链条炉改为煤粉炉后, 发电量增加。 1965年, 柳州电网供电量达

10366万千瓦时, 比1964年增长了1.09倍。随着电网线路、变电站增多,调度对象增加了变

电站值班人员。因为用电负荷加大,所以平衡电力负荷主要靠通知一些厂矿及扬水站进行避

峰及限电拉闸。另外,因后夜负荷轻,为了电厂的稳定运行,在新电厂明渠边安装两组水阻

增加负荷,每组1500千瓦左右,由电厂6千伏路直接送电,并由电厂值长自行投退。

   1965年,柳州供电公司成立,公司内设调度所。

   1966年, 西津至柳州野岭变电站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建成后,西津水电厂的电力源源

不断地向柳州电网输送,从此柳州电网和南宁电网联网运行,称南柳电网。与此同时,广西

电网开始实行二级调度,即中心调度和地区调度两级,南宁电业公司调度所开始执行中心调

度所职能(1980年后为自治区电力工业局中心调度所,简称中调),柳州供电公司调度所则

执行地区一级调度职能(简称地调),负责柳州电力系统的统一调度管理,并协调南宁中调

所做好全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柳州电厂的发电机组调度也随之划归南宁中调管理,35千伏

系统及有关保护仍由柳州地调管理。 6月20日,柳州电厂至西津电厂至南宁电厂的载波电话

开通,柳州地调通过租用邮电线路到电厂载波室,实现和西津电厂、南宁电厂及南宁中调的

通话。

   1970年、1971年来宾葵村220千伏变电站和柳州22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洛东、麻石电

厂及一批110千伏变电站及线路也相继投入运行,大大扩展了柳州网区的供电范围。1975年,

调度所安装了一套上海继电器厂生产的镶嵌式调度模拟盘及60门调度总机,内设调度、总机、

载波、远动4个班组,柳州变电站、葵村变电站、洛埠变电站的载波站也设有值班人员。

   1979年,调度所改名为调度室。1982年10月,供电公司制定了《调度室岗位责任制》。

1983年3月, 编写了《柳州电力系统调度规程》。1984年,调度室又改名为调度所,有职工

81人, 设调度、远动、通讯、载波运行、载波检修、无线电、微波、总机等班组。1986年8

月,柳州电业局重新修订了《调度所岗位责任制》。1987年,调度所搬至柳州供电局微波大

楼,并重新购置了调度模拟图版及调度总机。

   1995年,柳州网区调度的设备管辖范围有:电厂设备包括柳州电厂第1号、2号联络变压

器及其各侧开关、 刀闸, 110千伏母线(包括母联开关、 刀闸、电压互感器)及全部出线

(包括线路两侧开关、刀闸);合山电厂的35千伏母线(包括母联开关、刀闸、电压互感器)

及全部出线、消弧线圈;洛东电厂的35千伏母线及381出线;麻石电厂的35千伏母线及出线;

恶滩电厂35千伏母线及出线;柳州市自备电厂及110千伏出线。变电站设备包括河西、河东、

鸡喇、新风、武宣、象州、白沙、洛埠、古木、屯秋、河北、八一、长塘、浮石、拉堡、箭

盘、机场等变电站的全部设备和供电线路;柳钢变电站的110千伏母线、160母联,165、166

开关和两侧刀闸、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柳磷变电站110千伏母线、桥路母线及其母联开关、

刀闸、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野岭、磨东、杨柳220千伏变电站主变压器及各侧开关、刀闸,

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全部设备; 柳州水泥厂、罗城矿、来宾冶炼厂、八一矿等变电站

两回110千伏进线开关、刀闸。110千伏线路包括:野岭变电站至河西变电站、野岭变电站至

柳州化肥厂、来宾变电站至武宣变电站、来宾变电站至凤凰变电站、柳州电厂至野岭变电站、

洛埠变电站至古木变电站、柳州电厂至河东变电站、柳州电厂至洛埠变电站、洛埠变电站至

屯秋变电站、屯秋变电站至麻石变电站、野岭变电站至柳州钢铁厂、柳州钢铁厂至三岔、洛

东电厂至三岔、屯秋变电站至浮石变电站、合山电厂至凤凰变电站、鸡喇变电站至象州变电

站、河东变电站至鸡喇变电站、鸡喇变电站至新风变电站、野岭变电站至新风变电站、野岭

变电站至杨柳变电站、杨柳变电站至洛埠变电站、杨柳变电站至河东变电站、野岭变电站至

太阳村、来宾变电站至冶炼厂Ⅰ线、Ⅱ线等线路和这些线路两侧开关及刀闸。

   电网调度要充分发挥系统内的发供电设备能力,按计划供应系统内用电需要,使整个系

统安全运行和连续供电,并要配合中调做好周波及中枢点电压调整工作,使本系统的电压符

合规定标准,使整个系统在最经济方式下运行。

   电网调度的主要工作是编制和执行系统的运行方式,对调度管辖内的设备运行、操作、

备用进行统一管理,编制设备检修进度表和批准管辖范围内设备检修,根据中调对本系统低

周减载整定要求,制定低周减载装置方案,指挥系统事故的处理,分析系统事故,制定提高

系统安全运行的措施,对系统的远景规划和发展设计以及线路、变电站新建、扩建、改建工

程提出意见并参加审核,负责系统主变压器、消弧线圈分接头、继电保护、调度通讯、远动

装置的运行管理。

   地区调度值班员受中心调度值班员的指挥,接受中调值班调度员的调度命令。地调值班

调度员是柳州电力系统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指挥人。发电厂值长和电气值班长、变电站

值班员和线路值班工,在调度关系上受地调值班员指挥,值班调度员直接对所管辖的值班人

员发布命令,并对命令的正确性负责。

   当发电厂和变电站发生异常情况时,现场值班人员立即报告值班调度员。如属中调管辖

的设备,再向中调汇报,也报告地调值班调度员,地调亦迅速转告中调值班调度员,以便得

到及时处理和预防事故扩大。

   新建、 扩建或改建工程在运行前7至30天内,有关部门要向地调提供主要设备的规范、

电气主结线图、继电保护的原理图和展开图、负荷情况、线路参数和路径图等资料。在工程

投入运行前7天内还应向调度提出运行申请。

   值班调度员由有相应业务知识和现场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值班调度员在独立值班之前,

需经培训和实习,并经考试合格由主管生产的领导批准后方可正式值班,并通知有关部门。

调度员脱离岗位3个月及以上需跟班1周,并经考试合格,方可值班。


   调度通讯

   有线通讯  解放初期, 老发电厂只有1台10门的磁石人工交换机供内部使用。1956年更

换了1台30门磁石人工交换机, 供发电厂和供电所的工作联系以及发电厂职工和领导使用。

1965年,开始使用50门磁石人工交换台。1971年,内部行政电话增用了一台北京产的10门自

动交换机,磁石话机逐渐被淘汰。1975年,调度所安装了一套与调度模拟盘配套的镶嵌式调

度40门总机,公司内的磁石电话已全部淘汰。1981年,6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开始投入使用。

1988年,从香港引进一套英国产的多功能480门程控交换机正式投入使用。1988年2月,供电

局总机班成立。1993年,供电局内部行政交换机与邮电局实现了自动转接,取消了人工转接。

1994年, 480门程控交换机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扩容到1000门。1995年,供电局安装了

一台调度总机,专供电力调度用。

   载波通讯  解放初期, 电力调度主要通过邮电局专线进行联系。1971年3月,第一套简

易电力载波机正式投入地调——河南变电站35千伏线路上使用。同年,柳州野岭变电站投产,

野岭变电站至来宾至西津至中调2条220千伏载波通道开通,从而结束了柳州电力调度完全依

赖邮电通讯的时代。为了保证通讯设备的安全运行,供电公司派人在葵村变电站、野岭变电

站进行通讯值班。1977年开始,供电公司每建变电站就同时建载波机房。

   1972-1977年,先后开通了35千伏通道10条,110千伏通道4条,220千伏通道2条,使用

机型共有12种。由于机型杂,转接方式、调制方式不统一,给维护人员带来很多困难。

   1978年后,对载波通讯设备进行全面更新,有效地解决了调制方式、转接和相互串扰的

现象,还架设了地调至河东变电站10千伏载波通讯专线,既解决了地调至电厂至洛埠至屯秋

至浮石至麻石的通道出口问题,又为通讯设备提供了可靠电源。武宣、来宾、洛埠、河东、

野岭、新风、象州、鸡喇等变电站的载波通讯也进行了重新搬迁和安装。

   1984年起,载波通讯设备进行了第二次更新,主通道更趋于完善、可靠。

   1993年,电力载波通信、微波与交换机进行组网,此后开通了地调至野岭变电站至合山

电厂等微波载波通道。

   无线通讯  1982年,由于带电班、线路工区野外作业及巡线的需要,调度室用16台小功

率对讲机实行差转。1986年,调度所组建了以地调为中心的无线通讯网。1988年,供电局成

立了无线电班。

   1990年,调度所组建了以地调为中心的市区移动网,1991年,组建了以地调为中心台,

古亭山、大明山为中继站的移动网,覆盖南宁、都安、大化、柳州等地,以上两网均接入有

线网。

   微波通讯  1983年初,供电公司开始筹备微波通讯。1986年底,供电局至野岭变电站至

穿山至来宾大明山至中调的第一条模拟微波通道开通,实现了多种通讯方式为电力调度服务。

1987年,微波班成立。1990年,柳州至桂林第一条数字微波电路开通,并在野岭微波站与南

宁至柳州模拟微波电路相接,解决了地调与桂林供电局的联系。

   1995年7月, 柳州电网第一座无人值守变电站投入运行,传统的电力载波通讯已不能满

足其需求,为了确保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以地调为中心的一点多址数字微波工程第

一期4个站于同年交付使用, 首先开通了地调至箭盘变电站、地调至古亭山中继站至河北变

电站通道。由于其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确保了变电站真正实现无人值班。


   调度自动化

   柳州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始于1975年底。1978年初,柳州电网第一代远动装置(远距离

控制、操纵),因属国内仿苏联产品。在老河东变电站安装完毕,由于种种原因,这套装置

始终未能正式投入运行。稍后,国内第一代晶体管电路“四遥”远动装置安装使用于鸡喇变

电站,由于国内晶体管技术尚未过关,因此该装置也成为摆设。

   1979年, 中调所在野岭变电站安装了WYZ-3型远动装置,有遥测、遥讯、遥控、遥调的

“四遥” 功能,一发二收(中调、地调同时接收),地调有了WYZ-3型远动装置的一个接收

端。1980年,在葵村变电站安装了WYZ-2型远动装置,同样为一发二收,只是2型机仅有遥测、

遥讯功能。这时,柳州供电局调度所正式有了远动班的建制。

   至1983年,中调所又先后在柳州电厂、合山电厂安装了两套SZY-3型“四遥”远动装置,

都是一发二收。 这样,柳州电网内就有了2个220千伏变电站(野岭、葵村)和2家电厂(柳

州、合山)的远动装置。WYZ和SZY型均为国产第二代分立元件布线逻辑的远动装置。

   1984年,柳州电网各关口点的功率完成了采集。1985年,对调度端的远动装置进行了技

术改造,利用通用APPLE-2型8位微机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再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柳州电网

关口量的总加显示、手动或定时打印、事故打印等功能。该通用型微机功率总加装置属广西

首创,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7年9月, 调度端安装了DCX-5型微机远动主站系统,取代了原来的SZY、WYZ、YDZ型

晶体管及逻辑电路、集成电路为主的远动装置。这套装置可同时接收18个厂站的远动信息,

实现了实时显示电网潮流图、电网负荷日报表定时或手动打印、事故推画面及音响报警等功

能。

   厂站端系统除了磨东、野岭、杨柳3个220千伏变电站由中调所统一施工,分别于1988年

2月、 9月及1989年6月移交柳州供电局外,其它属柳网厂站端的远动装置。遥测数据采样全

部为直流变送器采样方式。

   1994年8月, 调度端主站系统更换为RD-800/B型主站系统。1995年,主站系统进行了扩

容, 增加了1台前置机,把单机系统扩为双机系统,并带自动或手动切换,从而保证了调度

中心主站的稳定运行。

   厂站端系统原有的远动设备全部被淘汰,1994年1月、5月、10月,磨东、野岭、杨柳变

电站的远动设备先后更换为SG-1801A型产品。 1995年7月,箭盘变电站建成投产,成为广西

第一座110千伏的无人值班站, 监控系统是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生产的BJ-1型产品,实现

了“四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