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柳州建材工业主要是土砂石开采业和砖瓦制造业,只能生产普通的建筑材料,

主要依靠手工制造、土窑生产青砖、小瓦、石料、石灰、沙等产品,产量甚微。

   解放后,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建材工业飞速发展。50年代,建材工业主要是发展砖、

瓦、沙石、石料、石灰等主要房屋建筑材料,用机械化方式采用先进轮窑设备生产砖、瓦产

品, 用人工、半机械化的方式生产石料、石灰、沙等产品。1959年1月成立市建筑材料工业

局,加强对建材工业的领导。1964年,柳州水泥厂的建成投产,成为柳州市建材工业的支柱

产业和支柱产品。80年代中后期,柳州市建材工业先后发展起水泥预制构件、水泥制品、防

水材料、轻质建材、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用玻璃、玻璃纤维制品建材产品,除传统的机制砖、

瓦、石灰、石料、沙石和水泥外,新增加了水泥预制构件、水泥砌块、石棉水泥瓦、水泥压

力管、水泥排水管、彩釉墙地砖、新型装饰材料劈离砖、玻璃马赛克、(夹层、弯型、平型)

钢化玻璃、建材机械产品以及塑料复合编织袋和建材产品的包装纸箱等产品。在柳州市生产

的建材产品中,柳州水泥厂生产的“五羊”牌水泥和“鱼峰”牌525#R型普通硅酸盐水泥都

曾获得国家产品质量金奖,是出口免检产品,在广东、海南、广西,以至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市场享有很高信誉。1990年以来,柳州水泥厂出口的水泥就一直名列前茅。1995年,柳州水

泥厂出口水泥83万吨,创外汇3522万美元,占同年全国水泥出口量的11.43%,占广西水泥出

口量的83.7%。   市建材二厂研制的劈离墙地砖生产线成套设备被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誉为

“柳州专有技术”向全国推广示范。1995年,劈离墙地砖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的产量占全国的

40%。 同年末,全市拥有机制砖瓦企业121家,生产能力达到9亿多块标准砖,建材砖瓦机械

设备制造业排列广西第一名, 同年建材机械的生产能力达700多台(套),生产各种建材机

械684台(套)。石棉水泥瓦生产量达到166.46万张,名列广西产量的第一名。

   1951年,建材工业归市政府工商局管理;1954年,市政府成立工业局,建材工业归口工

业局管理;1959年,成立市建筑材料工业局,之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机构也随着变化。

在企业管理工作上,50年代中期,全市开展加强计划、技术、财务三大管理。60年代,推行

“鞍钢宪法” 、 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 ,学习大庆精神,实行责任制管理。1966年5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受到批判和冲击,影响了建材工业的发展。在

1978年前,建材工业是自成体系进行发展,在系统内按隶属关系进行管理,分中央、自治区、

市属企业,建材行业企业各隶属不同的主管部门,产、供、销、人、财、物都归主管部门管

理。1978年之后,在国家《建材工业发展纲要》的指导和“大家办建材”的号召下,各行各

业办建材,推动了柳州市建材工业的发展,建材工业有了系统内与系统外的划分,企业主管

部门职能也发生了变化。1989年4月,中共柳州市委和市政府调整改革柳州市工业管理体系,

撤销市建筑材料工业公司,将其管理企业的政府职能,移交给市经委矿产建材工业办公室。

   从1987年起,企业推行厂长负责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厂长在企业生产经营中

的法人地位,并进行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行职工工资和经济效益挂钩,推行岗

位技能工资,充分调动了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积极性,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调整产品

结构,促进建材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