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历史名人•黄是勇
日期:2017-10-13 | 来源:摘自《柳州市志》(第七卷) | 点击量:6203 次
黄是勇(1941—1994年), 民国30年(1941年) 2月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196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8月从华南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分配到广西龙江机械总厂,历任秘书、车间主任、技术科长、副厂长兼厂(中共)党委副书记。
1988年1月,黄是勇调到柳州市建筑机械总厂,先后任厂长助理、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在协助厂长抓好全厂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潜心研究预应力锚具技术。1988年,他开始主持研制用于提升建筑物中固定提升钢角线的关键部件——预应力锚具系统。他带领试验人员在2年时间内, 通过1600多次试验,成功地开发了26项新产品,其中获省、部级和市级科技进步奖有9项。OVM锚具最终通过了鉴定,其技术性能达到国际水平,成为全国在这个领域惟一能与国际竞争的产品。 1991年,上海南浦大桥建设时,OVM产品以优良的质量、适中的价格与日本当时报价13万美元一套的预应力设备竞标获胜,被南浦大桥建设工程采用。次年,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杨浦大桥全部预应力工程决定用OVM产品。黄是勇为此专门组织研制了具有牵引、拉索功能的大吨位——YCW900吨级千斤顶,为完成杨浦大桥
最大拉索的施工任务作出了贡献。1994年,为了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长110米、重450吨的钢天线提升到350米高处安装, 黄是勇科研小组专门研制了20台LSD40吨穿心式千斤顶。5月1日,终于将这个庞然大物整体提升到350米高处安装就位,以此项新技术用于提升大型物件,此前亚洲尚无先例。OVM锚具还应用于黄石长江大桥、重庆长江二桥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改变了中国高效预应力锚具依靠进口的格局。市建筑机械总厂亦迅速成为全国预应力机械生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曾占全国的70%以上,生产效益不断提高。1994年全厂上缴税利达6000多万元。
1994年9月19日,黄是勇带领技术服务组作为钢桁架整体提升新技术攻关课题的参加单位到北京参加北京西客站建设。他负责指挥该站主站房钢结构的整体提升工程。他与技术人员仅用3个月时间, 就设计制造出新产品——2000吨提升千斤顶。通过试验,证实了钢绞线在大荷载情况下可以顺利脱锚的设想,为钢桁架安全提升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他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主持编制了提升千斤顶及挟持系统的工法,为我国今后制定类似工程完整的工法及验收规范奠定了基础。在主站房钢结构整体提升过程中,市建筑机械总厂投入了24台千斤顶,托起了北京西客站1800吨的“华厦第一门”。在进行试验、安装、调试过程中,黄是勇身先士卒,冒着严寒,夜以继日地亲临现场指挥并参与操作,并严格进行安装、调试质量督促检查。1994年12月16日,当黄是勇亲手拧紧下锚的螺丝时,不幸被从高空跌落的混凝土块击中头部,倒在钢架旁。北京铁路医院等单位即刻组织医疗专家进行全力抢救。1994年12月22日,因伤势过重去逝。
黄是勇殉职后, 中共柳州市委、市人民政府于1995年1月10日作出了《关于开展向黄是勇同志学习的决定》,后授予黄是勇“知识分子模范”称号。3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黄是勇“支持首都建设的楷模”荣誉称号。在此前后,自治区建设委员会、中共广西区委会均作出了向黄是勇学习的决定。中共自治区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并追认黄是勇为“模范共产党”、“勇攀科技高峰的优秀专家”。1995年5月25日,中共建设部党组授予黄是勇“全国建设科技工作者楷模”称号,号召全国建设职工向黄是勇学习。
(摘自《柳州市志》(第七卷))